汽车保险续保需要提前多长时间(新车第二年续保怎么买)

南方财经全媒体李晶晶广州报道车险续保季来临。近日,不少车主向记者反映,已陆续收到保险公司的电销电话,询问新一年的续保意向。不过,据记者了解,经过一系列车险综合改革以后,以往的各种优惠返利已经所剩无几。新规之下,车险的报价方案在不同渠道之

南方财经全媒体 李晶晶 广州报道

车险续保季来临。近日,不少车主向记者反映,已陆续收到保险公司的电销电话,询问新一年的续保意向。不过,据记者了解,经过一系列车险综合改革以后,以往的各种优惠返利已经所剩无几。

新规之下,车险的报价方案在不同渠道之间也差别不大。保障内容更为直观简洁,过去容易被车主忽视的附加保障,比如说驾乘人员意外伤害补充保险也开始被车主关注起来。对此,仍有车主表示对这方面的附加险配置难以“把握”,对于是否需要另外额外附加驾乘人员补充意外伤害保险,是“按车购买”还是“按人购买”,购买时需要附加多少保额,车主大多心里没“数”。

对此,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对方“支招”表示,如果车上人员比较固定,流动性不大,可以考虑“按人来购买”,但如果车上人员流动性大,乘客不太固定的话,还是建议“按车来购买”比较稳妥,即按照车上座位数目购买相对应保障,保额50-100万不等。发生意外时不论是谁在车上,都可获得相对应的意外伤害保障。

车险报价优惠空间持续缩窄

“这几个月陆续收到好几个保险公司打来的电话,问我要不要续保,但从对方的方案来看,现在好像没什么优惠了,对方也说现在对于费用管控很严格,价格都是自动计算好的”,一位车主对记者反映。

记者了解到,在车险续保季,与过往动辄上千元的车险优惠不同,经过一系列的车险综合改革以后,电销渠道如今可操作的利润空间已经所剩不几,过去的各种保费补贴、洗车优惠、免费保养等形式的“返利”已经很难再看到。

而在不同渠道之间,车险报价的差别也是几近消失,记者从该公司网销渠道报出的价格了解到,电销渠道与网销渠道价格几乎并无太大差别。

“现在车险价格都在中保协平台上计算好了,都是根据车辆的风险系数、出险次数以及车主的驾驶习惯和驾驶年龄等来定,已经没什么操作空间了”,一家大型财产险公司车险业务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自2020年车险综合改革开启,强化测算机制、下调商车险费率、引入费率浮动系数和放开浮动范围,商车险价格保费持续降低,反过来倒逼车险行业下调费用率,中间渠道利润空间大幅收窄,过去各类返点优惠已经很难再抬头。

此外,由于引入了一些过去无法被落实的风险因素因子,比如说车型档次、车辆品牌、车主驾龄、驾驶习惯、个人征信等也被计入保险公司的承保折扣范围,实行“一人一车一价”对于同一台车同一名车主而言,除非过去三年内发生过出险、维修记录等,否则新一年的费率浮动幅度可能相对不大。

据悉,新规之下,车主在上一年出险1次,次年保费不受影响;出险2次,次年保费将增加25%;出险3次,次年保费增加50%;出险4次,次年保费增加75%,若出险5次,则次年保费翻番。若上一年不出险,次年保费打85折;连续2年不出险,次年保费可打7折;连续3年不出险,次年保费可打6折。

驾乘人员意外补充保障受关注

“虽然车险优惠减少了,但是这也更公平了,保险公司之间的差价也不是很大,我也懒得为一两百钱去换公司了”,车主表示,统一的计价公式、可计算的浮动范围,这些有利于减少往后理赔纠纷的发生。

而在报价方案上,过去被单列出来的玻璃险自燃险、盗抢险等附加险如今也被统一列入车损险的固定保障范围内,这样车主无需再为是否一一添加上述系列附加险而“头疼”。在保障方案上,除交强险、车船税,商业险部分目前只显示车损险、三者险、车上人员责任险以及附加增值服务,内容更为简洁直观,车主也更能清晰直观地了解自己的保障情况。

上述车主对记者表示,自己对于第三方责任的保障,包括车上人员的责任保障更为关注了,过去由于需要考虑的附加险太多,经常会忽略车上人员的责任险部分。

其中,驾乘人员补充意外伤害保险,主要是为车上的驾驶员以及乘客提供交通意外保障。一旦车主发生交通意外事故,导致车上人员意外伤亡,这时可通过驾乘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对被保车辆的司机和乘客的人身伤害进行经济补偿赔付。

该类保险有两种购买模式,第一种是“按车购买”,保障对象是具体车辆,不管谁坐在这台车上,只要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伤亡的均可获得保险公司赔付,保障对象包括驾驶员或车上乘客,一般按照车辆座位计算保费。另外一种是“按人赔付”,保障对象是具体个人,不管被保人坐在哪台车上,只要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意外伤害,均可获得保险公司赔付,这类保险跟普通个人意外险没有太大区别,也可另外单独购买。

“目前,商车险中车上人员责任险部分,驾驶员和乘客的保额分别只有1万元,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人员伤亡,这点保额是远远不够的。为此,附加补充驾乘人员意外伤害保险是很有必要的”,一家大型财产险公司高层人士对记者表示。

该人士“支招”表示,如果车上人员比较固定,流动性不大,可以考虑“按人来购买”,但如果车上人员流动性大,乘客不太固定的话,还是建议“按车来购买”比较稳妥,即按照车上座位数目购买相对应保障,保额50-100万不等。发生意外时不论是谁在车上,都可获得相对应的意外伤害保障。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buycar.cn/131805.html